晚来风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为百姓谋福祉,春逃(古言1v1),晚来风息,龙腾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为百姓谋福祉 连下了三日的雪,到了正月初十这日早上终于停了。 只是雪后天寒,日头上来,照得积雪一片金光灿烂,却仍化不去这寒意。 已然是第十日,年味儿淡了许多,前些时日一大早还能听到宫外的街道放鞭炮的声响,现在倒是只剩零零散散偶尔窜上天的鞭炮。 越春窝在摇椅里,身上盖着大氅,怀里抱着汤婆子,偶尔听着声音抬眼,还能看到天上爆开的纸皮。 宫里相较冷清了许多。 漱石大老远匆匆忙忙地跑过来,越春看得新奇,连椅子也不摇了,盯着她由远及近。这丫头少有这么仓皇的样子,不知是出了什么大事。 漱石将将走到摇椅跟前,便压低声音张口道:娘娘,乾清宫派人来传唤了。陛下似乎是不行了! 越春脸上有片刻的空白,随即一边起身一边问道:昨日晚上不还是好好的? 漱石道:世事难料。刚刚瞧见许多人在往乾清宫赶呢。 这事非同小可,越春也不敢耽误,理了理衣服便往乾清宫去。一路紧赶慢赶,正走到殿前台阶中间时便听到内侍高唱了一声皇帝驾崩。 越春卡得不上不下,心里也说不出来什么滋味,跨完了最后几级台阶上去,里面早已跪了一大片人。 再往里走,寝殿里除了一干内侍宫女,竟然只有荣绵和扪拮二人。越春点了点头,算作招呼,相顾无言。 戚廉隅和赵逾和未过多久也到了,想来也是听到了消息才赶来,是以这样的沉默没有持续太久。 先皇未立储君,一朝殡天,帝位空悬,朝臣大有推赵逾和上位的趋势,荣绵却在此时道出先帝口谕,将皇位传给荣绵公主。 群臣大骇,且不论事情真假,女子做皇帝本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难道本朝还要出一个武皇? 反对的声音太过强烈,接连两个高官撞柱表示反抗,剩下的也都以头抢地,劝道三思。 先帝尸骨未寒,后事还未安排,再要此刻登基掌权未免闹得太过难看,荣绵只能先退一步,全权监国,但不即刻即位。 扪拮大师此时却也出面相证,他位高权重,且又是佛门中人,想来确有口谕一事,玉玺又在她手里,是以朝中虽诸多不满,但也勉强认下了她监国一事。 皇帝一去,越春自然而然晋升,甚至还成了个太后,是以先皇身后事,皆由她与荣绵二人一同操办,委实忙得她焦头烂额。 好容易熬到了第二十七日,服丧最后一天,按理这天新皇要撰写先皇谥号,再交由大臣篆刻石碑,牌位带回太庙。荣绵近来事忙,越春等了许久不见消息,只能自己来养心殿找人。 守门的内侍早已是熟门熟路,加之荣绵有过吩咐,也没阻拦她,容她入内等候。 越春坐在屏风后的书案前,笔端抵着下巴,想了十来个谥号,一一记在纸上,半晌终于听到脚步,却不像是一个人。越春迟疑了一瞬,没有立刻发声。 接下来便听到推门和荣绵的声音一同传来:此时已有决议,不必再提。 然后是某个大臣的声音,语气一波三折,委实有唱出来的感觉:长公主,赋税变革实在牵扯过大,稍有不慎,反而是玩火自焚。 荣绵嗤笑一声,道:此变法是利民之举,徐大人如此反对,莫不是忧心无民脂可再搜刮了? 这话说得重,那徐大人语音颤抖,道:臣一心为国,怎会搜刮民脂民膏,长公主若执意曲解,臣只有以死明志! 徐大人说罢真往那柱子上撞,这下便又有另一个大臣跳出来,嘴里说着:徐大人冷静!一边拉架,这徐大人也大约是真被拦住,没能死成,拦着他的那位大人这才开口:长公主,万事讲究个循序渐进,赋税乃是国库来源,此时一刀切下去,国库一旦空虚,赈灾及军事拨款难免受阻,到那时便是追悔莫及呀! 徐大人附和:正是这个理! 荣绵道:普通百姓赋税虽减轻,但亦加强了高官商户的赋税,此番下来哪来的国库空虚一说?徐大人和张大人若是老糊涂了,便择日告老还乡罢。 两个大人闻言一噎,这了半天也再说不出个所以然,荣绵揉了揉额心,叫内侍送客。 殿里安静了不过几瞬,却听扪拮道:长公主本打算以理服人,收拢人心,刚刚又何须这般强硬? 荣绵声音明显缓了许多,透出些疲意:如何没跟他们好好说?说了他们听吗?如今倒真觉得,以权压人着实好过以理服众。 说罢又冷哼一声:朝廷里蛀虫何其多,此番是牵涉到他们自身利益,这才着急出头。若不是现下根基不稳,真要把这些败类全揪出来才是! 扪拮没再回话,但二人脚步声明显越来越近。越春站起身来,同转进屏风的荣绵对视了个正着。 越春被迫偷听了一耳朵,不能说不尴尬,道:原先在此处等你,未曾想还有朝臣同来。 荣绵愣了一瞬,很快反应过来,道:无妨。陈姐姐此番前来是有什么事吗? 她脸上显而易见的疲态,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毕竟她最近实在是很忙,先皇的后事要负责,朝廷上的人心要收拢,到如今还是名不正言不顺地代管国事。 扪拮识趣退下,越春见她还是一如既往亲近,也放心不少,道:今日需定下先皇谥号,我想了几个,你来瞧瞧? 荣绵看了几眼,却没直接回答,反而问道:陈姐姐觉得,赋税一事,我做的可对? 越春没想到她会问这个,思索了片刻还是道:对于百姓来说,自然是好的。只是如你所说,根基尚不稳定,还得循序渐进。 荣绵低下头,道:我如何不知,只是若是亲眼见过民生那般艰辛,我便一刻都等不得了。 荣绵像是被勾起了什么回忆,眼神虚焦,散在书页上:陈姐姐去过西疆那带么?那边许多药贩。但奇药多生于蛇蝎巢穴或悬崖峭壁。山石嶙峋,怪柏丛生。那样陡险的悬崖,岩羊都攀不上去,但我亲眼瞧见几个光膀子的汉子徒手攀爬,只为采摘奇药。更别提蛇鼠巢穴。但他们竟还更偏爱后者,不过是因为捕得蛇蝎也能卖个价钱。 丧生者几何难以作数,每逢此时,街坊竟一脸麻木,见惯生离死别之态,可见一斑。从前读,虽有感慨,但竟还不入心,唯有亲眼见之,方能体味。 我本无意此位,但赵逾和不择手段,不顾百姓,不配为良君。荣绵说到此处,话头一转,我原以为陈姐姐是真心待戚廉隅的,如今看来,似乎更青睐六皇子一些? 越春顿了顿,近来赵逾和确实常来叙话,但也没表露出野心,似乎仅仅是陪她解闷。都是小辈,一视同仁罢了。 荣绵没有深究,道:赵逾和并非善人,狠得下心肠,舍得下身段,陈姐姐莫被他蒙蔽了。 赵逾和在她面前确实总是一副温和的笑模样,要她帮忙时也的确是没什么架子。越春想起刚回宫时系统发下的让她辅佐赵逾和的任务,不置可否。我晓得的。 越春见她停下话头按揉着太阳穴,心下微动。她最近应当是不太顺意的,百官明里暗里挖苦嘲讽,连带着下面的侍从都敢调笑几句。 她想起来隅观先生策国论里提到女子心细且亲和,有些职位若换上女子反而效果更佳。其下更是列举了数条官职和详尽理由。 唐初就设立了女官的正式职称,只是未能长久便渐渐罢黜,朝堂仍是被男子垄断。 七百多年了,女子的努力还是付诸流水,不能上达圣听。 满皇宫上下,竟无一人可用。戚廉隅荣绵像是想要说些什么,但抬头瞧了她一眼,见她一脸迷茫,嘴唇抿了抿,像是不忍心开口似的,还是放弃了后面的话,不提也罢。 越春一脸莫名,戚廉隅绝对会是个好君主,不然也不可能做男主不是?但戚廉隅毕竟血统不正,荣绵也没说出未尽之言,她也不好反驳。 越春滴水不漏:上位者就是要为百姓谋福祉。 荣绵像是得到了认可,面上带了些真诚的笑意:陈姐姐果然明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