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
袖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节,重生在夫君登基前/碎金,袖侧,龙腾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父亲还说:“六娘说本家子弟都要在军中,讲得太对了。啥县令不县令,还不是咱们叶家堡说拿下来就拿下来。这世道,官印没有拳头大。单冲六娘这一句,我就信她。” 父亲和六娘能一条心,太好了。 叶敬仪笑笑,问:“家里都还顺利吧?” 一州之内,联络方便,叶三郎和叶家堡之间每日都有快马互通音信。 叶敬仪一直都知道,自己在这里的每一天的应对、举措,都被汇报给了叶碎金。叶碎金人没来,却一直遥遥地盯着他呢。 万幸,在叶三郎的支持下,他扛过来了。 虽然整个人被抽筋拆骨重新组装了一回,再也回不到从前。但叶敬仪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路才刚刚从脚下开始。 “新兵已经开始训练了。”三郎说,“我得赶紧回去。来之前六娘说了,给我留着位子,新兵我们要亲自带。” 叶敬仪歉意道:“是我耽误三郎了。” 三郎却笑道:“事有缓急,南阳的事更急。有你迈出这一步,以后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话语间不经意地勾勒出的未来,令叶敬仪胸间顿时澎湃起来。 两兄弟在县城外道别,三郎正要上马回叶家堡,却忽有马蹄声疾驰而来,叶家堡的传信兵居然又来了,是出了什么事吗? “三郎!”传信兵看到他们,飞快勒马跳了下来,送来好消息,“四老爷回来了!” 二人闻言,俱都精神一振,忙问:“事情可成了吗?” “成了成了!”这是整个叶家堡都荣耀的事,传信兵也还陷在兴奋中,见城门处人来人往,便提高音量大声说,“皇帝亲封了咱们堡主做邓州刺史!” “使持节,都督邓州!” 城门处许多百姓,能听得懂封刺史,听不懂后面一句,不免嗡嗡议论,互相询问。 直到有读书人惊呼:“老天哩!” “叶堡主,做了邓州节度使!” “节制邓州!” 城门处顿时哗然! 叶三郎和叶敬仪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光芒。 刺史加节度使,文武军政统统握在了叶碎金的手里。 叶碎金,邓州之主! 名副其实! 赵景文指尖还在发抖, 到现在激动的感觉都还没有褪去。 他的妻子叶碎金,如今是邓州刺史兼节度使了! 到现在都像做梦似的。 他被叶碎金留在了方城,先是辅助杨先生。着实从杨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务实的东西。 而后杨先生就走了, 和叶四叔去了京城。 方城很忙很乱, 但他很喜欢, 因为有事做。比起忙,他更怕自己被闲置在叶家堡,做一个光吃白饭无所事事的赘婿。 ——人得有事做, 才能凸显其价值,才能有机会谋取权力或者地位。 杨先生在临走之前, 都表示了对他做事能力的赞许。 赵景文眼睛多利, 早就看出来叶碎金如今对杨先生的态度不一样了。他在杨先生跟前做事,从不懈怠。 他不姓叶,没有叶家郎君们天然的底气,就得方方面面都卖力, 让旁人知道他的好。 但杨先生回去了,重要的人物不在, 方城的事情也变成不断地重复,失去了意义, 成了鸡肋。 赵景文很想回叶家堡去,回到叶碎金身边去。那里才是权力的核心。 但叶碎金只调回了叶三郎。 方城和叶家堡每天有传信兵往来传递消息,叶碎金却好像把他忘了似的。 今天, 京城的消息传来, 叶碎金所求, 皇帝全部准许了! 留在方城的人都沸腾了。五郎几个跑来找他:“姐夫!你快去看看!代我们恭贺六姐!” 赵景文怎能放过这机会, 当即一口答应:“好!我立刻回去!” 骑上快马, 他就一路飞驰, 归心似箭,马蹄似雷,下午便回到了叶家堡。 整个叶家堡都洋溢着喜气。 叶府的门子给他牵马都恭贺他,还告诉他:“三郎君晌午也才回来!” 南阳比方城离得近,可想而知叶三郎定然也是收到消息快马回来的。 赵景文快步向里走。 叶三郎比赵景文回来得早。 叶四叔一见着他,就嘿嘿嘿笑。 叶三郎:“?” 因为弟弟五郎还在方城,他也没处问他爹又发什么疯。 叶四叔憋不住,主动告诉了他:“六娘叫我做别驾从事!嘿嘿嘿嘿!” 别驾从事,基本相当于是刺史的副手。 好吧。三郎明白了,他爹飘了。 他往书房去见叶碎金,叶四叔一路小碎步跟着,兴高采烈地叨叨:“你不知道京城啥样!” “哎呀,那个城墙高啊!” “哎呀,皇宫那个大呀!” “皇帝给了咱好多赏赐,这趟没亏,还赚了!” 叶四叔回来后,已经被很多人围着问了许多关于京城的事了。 他讲得很尽兴。 唯独“皇帝其实也不过一个普通人”这事,他藏在了心里。到底是明白这个话不能随便说,说了定叫旁人觉得他轻狂了。 但叶三郎问了问见皇帝的事,叶四叔到底跟亲儿子和对别人不一样,还是小声告诉他:“皇帝没那么邪乎,也是人。公主也收钱办事,和从前刺史家小妾差不多。我和你二伯以前跟陈家争地的时候,就找过刺史那个小妾办事,也是很讲信用,收线就给办事,和公主一个样……” 叶三郎觉得好笑又荒谬,荒谬又真实。 有点恍惚,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觉得自己眼中的世界全都变了样。 或者说,是他变了,用一种全然不同的眼光在看世界了。 叶碎金和杨先生在书房里,段锦在她身边侍立。 即便书房已经有了新的小厮伺候笔墨茶水,负责洒扫整理,但什么时候段锦都在叶碎金身边,叶三郎早就注意到这一点。 但段锦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与他亲厚,在叶三郎看来的确比旁的一些人更值得信任些。 所谓旁的一些人……特指赵景文。 一笔写不出两个叶字。 叶家堡内世仆居多,彼此间盘根错节,有自己的关系网。 赵景文在叶碎金那里常给叶四叔上小眼药,到底瞒不过人。叶三郎多少知道一些。 只是不去计较罢了。 叶碎金见到叶三郎很高兴:“三兄!” 她看到她的四叔和三兄,眼睛里透出的欢喜的光是不能作假的。 很明显叶碎金没有采信那些离间之语。叶三郎欣慰。 叶三郎先祝贺了叶碎金敕封刺史和节度使之事:“……当时城门口都轰动了。乡亲们可高兴哩。” 叶家堡掌了邓州,办的全是务实的事,全是给老百姓做主的事。叶碎金有了正式的头衔,天子御封的官职,百姓当然为她高兴。 叶碎金叹道:“百姓心里,还是得有个皇帝。” 不管皇帝怎么换人,或者具体的某个皇帝会弱势,但“皇帝”这个存在本身在百姓心里的地位始终是不变的。 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杨先生、叶三郎甚至段锦都奇怪地看了她一眼。 他们不知道叶碎金与一个皇帝同床共枕二十多年,心里对“皇帝”早就没有半分敬畏了。 唯有叶四叔,颇感与我心有戚戚焉。 三郎落座,段锦亲手给他斟茶。 叶碎金便问起南阳的事。 南阳的大事她每日都会收到汇报,自然是清楚的。但具体当时的细节,如何下定决心决断,三郎慢慢讲来,又有种身临其境的惊险。 段锦负手侍立站在叶碎金身后,都能感受到三郎当时的不易。 杨先生捋须微笑。 只有叶四叔心疼儿子:“都瘦了!” 他大老远跑趟京城都没瘦,还在京城吃胖了,反而是儿子在家门口的南阳给累瘦了。 叶碎金眼中含光。 同辈兄弟的平安与成长让她心中有说不出来的满足感。 若大家伙都能这样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其实就是好好守在叶家堡也不是不行。 讲完了南阳的事,叶三郎扫了一眼叶碎金的书案:“刚才就想问了,这是弄什么?” 叶碎金的书案上,倒扣着四个茶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