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乡村·辣文 > 性伮女人
听书 - 性伮女人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一章

杨晓 / 2021-03-19 09:13:36  / 下载TXT - 下载ZIP

分享到:
关闭

杨晓很幸运,她终于在高中复读两年后,以比全省录取分数线低二十分的成绩被省轻工学院文秘专业班录取,尽管只是自费生,又是学校自主录取,但学校承诺两年毕业后他们将和统招生一样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分配工作,所以杨晓的父亲老杨这位乡村的中学教师最终选择了让女儿自费上学的路子。

尽管女儿一年的学费是他的一年的工资总和,但这位纯朴的父亲还是咬咬牙从学校和同事那里又借来四千元钱,让女儿来读这个自费班,圆了杨晓的大学梦。

她不想再看着女儿的面容ri益焦瘁,他知道上大学这是女儿唯一的出路。

可是年年复读,年年失望,女儿的分数总是高考录取线下徘徊不前,眼睁睁的看着和女儿同龄的同学有的考入了大学深造,有的找门路安排了工作,大部分女同学则是选择了回乡务农,有的甚至已经结了婚,做了妈妈。

可杨晓却还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拼搏,可今年还是和往年一样杨晓的高考分数非但没有上去反而又下滑了三十多分,就连这轻工学院自主招生的自费分数线还不够。

分数线下来后,杨晓哭了,哭的是死去活来,甚至两天没有吃饭,父亲和母亲的心都被她哭碎了,母亲便嚷求着父亲,到城里去托托人看能不能拿点钱让女儿先上上学,不然的话女儿这样下去非神经不可。

于是这位一辈子不愿求人的中学教师第二天天不亮便硬着头皮到县教育局去找他的一位老同学现在的教育局成人高招办公室的主任廖得力。

当廖主任听到老同学的来意后,说:“你真来着了,省轻工学院今年正好在咱县有十个自费生名额,现在已经八个人报名了,他手里还剩下两个指标,是两年制大专班,学费每年2ooo元,两年4ooo元,学费在入学时一次jiao清。”

这4ooo元学费对老杨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他一年的工资也只是2ooo多块钱,况且去年儿子从初中又考入省水利水电学校,虽然不是自费上学,但每年的生活和其它费用几乎也占去了老杨的半年工资,如若不是家中有几亩地种着,说不定全家人的吃饭也成问题。

看老杨有些犹豫,廖主任便对老同学说:“这事你可得及早的拿主意,这名额可只剩下两个,只要我一松口,这两个名额马上就有人占去。”

老杨说:“要不这样,你让我先回去找同事借些钱,明天上午十二点之前我来找你,你先把名额给我留一个。”

廖主任说:“可以,只是分数线只按全省录取分数下调二十分,不知道杨晓的分数是多少,够不够这个条件。”

老杨说:“要是只降二十分的话,闺女还差十多分不够。

廖主任犹豫了一下,在屋内转了两圈说:“

这样吧,我再给学校那边通融一下,先让孩子入学再说,等到了学校一切都好说了。

老杨说:“那就先谢谢老同学了,你先通融着,我得赶紧回去凑钱。”

廖主任说:“那行,这事办的越快越好,你赶快回去准备,我这就给学校招生办那边打电话,这事以我的关系应该没啥问题,钱真要凑不够剩下的我给你先垫上,咋着也得让闺女上学。

老杨说:”让你cao心就够麻烦你的了,怎还能让你再垫钱哩!”说着硬是把临来时带的两条烟扔在了老同学办公桌上。

其实这自费上学的事并不像廖主任说的那么玄乎,特别是各个大学不通过教委自主招生的,只要拿钱都能上学,毕业后一般发成人教育的毕业证。

至于说降低二十分录取的学生和统招生一样分配工作,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

所以说这事廖主任不能给学生家长说的太清楚了,否在人家拿了钱到毕业时再不分配工作,这样的事打死也没有人愿意干,所以还是让家长们把钱拿了再说。

至于说毕业后是否分配发什么样的文凭,这就不是廖主任所关心的事情了。

这廖主任之所以这样卖力帮学校招生,主要还是看在学校给的2o%的提成上,这事他不能让学生家长知道。

实际上这几年廖主任在高招上都会因此发一笔横财。

老杨骑着他那辆没有脚蹑只能用脚蹬着一gen铁gun的破自行车从城里回来,一路上是精神抖擞,象换了一个人一样,只要把钱凑齐女儿杨晓就能把大学上了。

尽管是自费生,老同学说毕业后和统招生一样可面向全省分配,这一点至关重要。

去年儿子考上省水利水电学校后,老杨便发愁这个女儿的事,他知道女儿要强,如果上不了大学,女儿这辈子也不会甘心,如今可有了着落。

只是这学费他得想办法去筹借,于是他骑车不敢回家,经直先到他任教的中学去找校长,但他又怕校长不肯帮忙,因为校长是前年刚调到这个学校来,两人jiao情还不算太深。

谁知他把这事给校长一说,校长也ting同情老杨的,一个女儿二十好几了,复读了几年,如今才算考上个自费生学校。

校长答应先从学校财务室借给老杨二千块钱,以后再从老杨工资里扣除,剩下的两千块钱校长说开个老师会,每个老师再借一百块钱,这二十多个老师就是二千块钱,学费的问题便能解决。

于是校长开了老师会,把老杨的女儿杨晓上学的事给大家说了一遍,老师们都不表态,尽管大家都很同情老杨,可这借钱的事情确实不好答应,因为学校已欠教师两个月工资没发了。

最后还是校长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先以学校的名义到信用社贷两千元的款,等下次发工资时每个老师扣一百块钱还上贷款,以后再从老杨的工资里扣除,补发给大家,这样变通后老师们才勉强接受。

不管怎么说,不再从自己yao包里再往外掏钱了。

散会后校长便带着老杨和会计到信用社,信用社主任看是校长亲自来贷款,二话没说大笔一挥便批了两千块钱的贷款。

校长又让会计取了学校的两千块钱,连同这两千块钱一齐交给了老杨。

老杨双手颤抖的接过这四千块钱,差点给校长跪下,哭着说:“校长啊,俺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啊。”

校长说:“你就别客气了老杨,孩子上学是大事,前年我儿子考上省城的干部管理学院,不是咱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帮衬了吗!我现在还有两个孩子都上学手头紧,不然我自己也借给你一些。”

老杨说:“校长,你这就帮了我的大忙了,怎么也不能再给你个人借钱了。

老杨心里又想咱不能和校长比,人家孩子去年考上大学,校长请了两桌酒席,全校每个老师都去了,每人随了一百元钱的份子钱,那是大家自愿的,谁不巴结校长啊,可他现在是贷款,算是借每个老师一百元钱还贷款,以后还要从工资中扣,就这老杨就man足了。

女儿总算是能有学上了,怎么说也算是一个大学生,临走老杨没有忘记给会计打了四千元的借条,然后把这四千块钱用报纸包了好几层,才装进挂在车子把上的黑皮包里,装进去后捞杨又仔细看看那个皮包的烂角,确信钱不能从烂角里掉出来后,才小心翼翼地骑上自行车向家里飞奔而去。

一路上他仿佛听见女儿那银铃一般的笑声,这笑声就像老杨自行车把上那个车铃一样清脆悦耳。

天刚擦黑老杨便回到了家中,老婆和在省城上学的儿子从地里刚回来,女儿杨晓则躺在她的小屋里chuang上翻看一本《知音》杂志,那个犯羊羔风的傻儿子坐在院里玩泥块。

---

听见老杨进院自行车铃声,母亲从屋内跑出来问老杨咋样他爹,事办妥了没有。

老杨说:“屋里说。”说罢老杨小心翼翼地把皮包从自行车把上摘下来生怕皮包飞了似的。

进屋后老杨问杨晓呢?母亲说:“还在她笑屋里躺着哩。”

老杨说:“叫她快过来事办成了。”

于是母亲一颠一颠地来到小屋门口说:“死妮子,还不快起来,你爹给你跑成上大学的事了。”

母亲之所以喊杨晓是大妮子,原因是她还有个小女儿叫杨兰,今年刚上初中。

其实,从父亲进院那一刻起,杨晓就打起了精神,她竖起耳朵听大人们说话,她爹说让她快起来事办成了的话,她原原本本地都听到了,只是自己不好意思主动去问。

自打分数线下来后,知道自己今年又没有考上大学后,杨晓就很少出门,整天躺在chuang上以泪洗面,如今不管怎样,爹说给她跑成了上大学的事情,她无论如何也躺不住了,于是赶紧起来拢了拢头发,上堂屋里看爹怎么说。

堂屋里,爹、娘、还有在水利水电学校上学的弟弟杨超,已坐在屋里,杨晓没敢坐下,只是站在门口倚着门板。

老杨说:“妮啊,今个你爹跑了一天总算给你跑成一个省轻工学院的自费生,是文秘专业,两年制大专,毕业后和统招生一样包分配,你看中不中。”

杨晓说:“啥学校都中,反正我也不想再复习了。”

娘问她爹,自费上这学校得多少钱。

老杨说:“一年两千,两年四千,一块jiao齐。”

娘说:“天哪,咱上哪一下子nong这么多钱啊,要是一千两千的你跑跑借借还好说。”

老杨说:“这事你就别管了,你看这四千块钱已经借来了。”

娘说:“你这老头子,为了妮子上学你啥都不讲了,杨超开学还得拿生活费,那傻儿子还得看病,小妮子上学也得花钱。”

老杨说:“你就别在孩子面前说这些了,我自有办法。”

娘不再言语,杨晓接过话来说:“爹,等上学毕业后挣了钱,我换这些账,只要能让我跳出农门。”

杨超也说:“娘,咱不怕,只要我姐能上大学,我中专毕业后挣了工资帮姐还账。

老杨说:“现在还用不着你们还账,有一点你俩要给我争气,到学校好好上学,将来有出息,你爹脸上我也有光就行,啥也别说了,我明天就去上教育局把钱jiao上,把通知书领回来。”

娘说:“你爷几个好好合计合计,我做饭去。”

杨晓说:“我帮你做饭。”也跟了娘进了厨房,这是杨晓自打分数线下来后第一次帮娘做饭。

这一夜,杨晓几乎没有合眼,她是又喜又悲,喜的是自己考了几年大学没考上,好歹今天可以跑成个自费生,能上大学了。

悲的是和她同届,甚至低几届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唯有自己就是考不上。

她庆幸她有一个爱他的父亲和母亲,不然的话,她早和别农村的女孩一样,说不定早已下学嫁人了。

可她的父母没有让她走那条路,父母就是再难也不想让她者颗掌上明珠受一点委曲,这一点杨晓心里比谁都明白。

她幻想着她未来的大学生活是那样的美好,甚至她还想到了毕业后坐在办公室里,左手拿着电话,右手忙着记录,嘴里还不住的啊啊的声音――、幸福来的是那样的突然,杨晓的心也突然间飞了起来,飞过田野,飞过天空,飞进那灯火斑斓的大都市――二杨晓是和弟弟一块来省城的,她提着包,弟弟提她背着行李,一同来学生处报名。

其实,杨晓的报名比其他学生简单的多,她的学费是由县教育局廖主任统一到学校jiao的,现在她手里只有一张收款条和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直接到系里报到,然后由生活老师给安排住处。

杨晓的寝室被安排在女生宿舍六号楼2o1房间,和她同住一个房间的六个女生中,其中有四个女孩都是各地市的城市学生,唯有她和另外一个叫孙燕的女孩是从农村来的。

据说孙燕的父亲在当地开了个小煤窑,比城里人还有钱,所以说算起来在这个寝室里杨晓家庭条件是最差的。

当别人问起杨晓的父亲是干什么工作时,杨晓告诉人家她爸爸是县重点中学的校长,不亚于县教育局的副局长。

但以后生活上的捉襟见肘,常常让杨晓觉得难堪。

于是杨晓总是想着怎么样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让同学们能看得起自己,最起码别让同学们嘲笑自己是个乡巴佬。

杨晓的弟弟把姐姐安顿好之后,没有在姐姐的学校里吃饭便赶回了自己的学校。

他不想让姐姐在他身上花钱,他知道姐姐临来时父亲说姐姐的生活费和他的一样,是每人一百元钱要花两个月的。

杨超比起姐姐还好一些,学校里每月还有些生活补助,可姐姐这儿是自费上学,还不知道学校在这方面是怎么定的。

后来听说还不错,杨晓这批自费学生学校每月也补助二十元钱。

尽管学校有了些补助,对于杨晓来说她也不能象别的学生那样大手大脚花钱,她穿的是从家里带来的两身换洗衣服,和城市里这些学生比起来真是越看越寒碜。

不过反过来想想,父亲一个人每月才二百来块钱的一个普通中学教师能同时供养她和弟弟两人在省城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

何况家中还有一个傻弟弟,还得到精神病院给他看病,也够难为父亲的了。

后来她听说妹妹小兰该上初中三年级就辍学不上了,她说她自己学习成绩也不好,不想再花家里的钱了,才十六岁就跟着村里的其他姑娘们到广州一家电子厂打工去了。

这后来杨晓的大部分生活费都来自于她妹妹小兰的打工费。

每每想到这一点杨晓就一阵阵心酸,她感觉自己对不起妹妹,对不起这个家。

作为家里的老大,为了上学让父亲借了这么多钱,可自己又实在太想上大学了。

要是自己能考上大学,别自费上那该多好啊。

考不上大学的原因杨晓比谁都清楚,如果说第一年参加高考底子差,第二年复习后考试成绩就已经接近了录取分数线,可又复习一年却越来越不及,离录取分数线反而越来越远,这就不能说是自己的问题了,说到这儿这就不能不提到杨晓父亲所在中学张校长的儿子张chun雷了。

张chun雷比杨晓达一岁,他是三年前考入省财经学院的,今年开学就要上大四了。

原本杨晓和张chun雷在一个中学,张chun雷在县一高理三、二班考上的大学,而杨晓这几年上学和复习都是在县一高理三、八班。

前年暑假时,杨晓因为没有挂上录取线,不好意思回家,便在父亲所在中学里自己复习,以准备来年再考,也就是那时,杨晓在那儿遇到了到学校找他的父亲的张chun雷。

那时张chun雷刚读完大一放假回来,可谓是风liu倜傥,春风得意,上身穿一件白色涤丝短衬衫,下身穿一条深蓝色涤纶ku,脚穿一双棕红色皮凉鞋,脚上还穿着一双雪白的丝光袜,头上擦着明头油,鼻子上架着一副镀边近视眼镜,让杨晓第一眼看上,心里就怦怦直跳。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龙腾小说城(www.booklt6.com)】
play
next
close
X
Top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